小吃培訓學校培訓班:揭秘背后的成長紅利與實際體驗
導讀:“味道的夢想,真的可以被訓練出來嗎?”我叫林頌遠,現在是一家本地知名小吃培訓學校的課程總監,也是十幾年美食創業路上的一名長期觀察者。每次走進教室,看著一個個帶著期待、焦慮
“味道的夢想,真的可以被訓練出來嗎?”我叫林頌遠,現在是一家本地知名小吃培訓學校的課程總監,也是十幾年美食創業路上的一名長期觀察者。每次走進教室,看著一個個帶著期待、焦慮甚至一絲無措的新學員,我總會回想起小吃培訓學校培訓班蓬勃發展的這些年,種種真實的故事與變化,遠非表面的“短期速成”那么簡單。本文,我希望用我的親身視角,為對小吃培訓行業感興趣的你,帶來一些實地感受、真實數據和不一樣的思考。 2023年中國餐飲業規模突破5.3萬億元,小吃板塊連續三年增速超行業平均。很多人覺得,小吃培訓學校培訓班之所以火爆,無非是因為“低門檻、學得快、立刻能掙錢”。但在我接觸的數百名學員里,絕不僅僅有“轉型無門者”,更多的是被美食吸引、企盼改變生活方式、奔著理想奔跑的“新創業者”。 去年夏天報名的胡阿姨,原先是機關文員,因退休提前,她希望學會鹵肉飯與炸串,打算租個小鋪邊照顧家、邊圓小時候的餐飲夢。并非所有人瞄準大富大貴,很多人只是想讓人生多一個選擇。這樣的真實簡樸,才是小吃培訓學校培訓班能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。 很多懷揣夢想的人會擔心:短短一到兩周的培訓,真能讓“零基礎”變身小吃達人嗎?坦率說,大多數品牌小吃培訓學校都會把“實操”作為課程核心,確保每個學員動手操作不少于80%的課時。我們學校有一項數據統計:2023年,有92.7%的畢業學員能在離校當天完成指定菜品的獨立制作。 學習與創業之間,并不是簡單劃等號。我們始終提醒學員——小吃技術是基礎,但開店運營、選品定位、供應鏈管理,更考驗持之以恒的執行力。去年有位95后大學生小李,報名學習麻辣燙課程,他技術掌握得非常扎實,但初次經營卻碰到了選址人流量不達標、菜品同質化等痛點,好在他積極參與學校的運營輔導服務,調整供應鏈、嘗試限時促銷,三個月后日營業額從300元躍升到2300元,成為我們“成長最快學員”案例之一。 學員們常在報名前問我:市面上那么多小吃培訓學校培訓班,怎樣區分“靠譜”與“套路”?這個問題坦白說,太有代表性。行業里,確實存在課程內容水分大、承諾與實際教學脫節的情況。 我建議大家關注三點: 如果你遇到動輒承諾“七天包教包會,開店穩賺不賠”的廣告,一定要多留心。因為現實中,技術的確能速成,運營、堅持、創新才是長久之道。 常常有學員說:“頌遠老師,我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學不會。”最近的數據讓我很想與你們分享:2024年上半年,我們學校報名者年齡分布18至58歲,女性比例52%。60%的學員有過非餐飲工作經歷,67%的畢業學員反饋“收獲最大的是信心與方向感”。 有一次課后,40多歲的張先生拉著我聊了很久。他說:“原本以為只是想學個手藝糊口,沒想到在這里遇見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甚至有人合伙開了美食小攤。”技術之外,人與人之間的激勵支持、對于美食夢想的執著追求,遠比你能想象的更加寶貴。 小吃門類繁多,從煎餅果子、重慶小面、無骨雞爪到各地燒烤、甜品,究竟哪一項適合你?我的建議是——別盲目追風口,要認真考量自身興趣、可支配的資金、家鄉或預開店地區的市場偏好。 2024年全國范圍內,酸辣粉、鹵味、炸串、烤魚等小吃的培訓報名人數增長最快,反映出市場口味的偶然波動。我們常常建議學員,選擇1-2個主打項目,結合地方特色創新細節,反而更有競爭力。真誠而非盲目,熱愛加以理性,這樣的小吃創業路,才“不怕風高浪大”。 每當我看到學員們畢業、創辦屬于自己的小吃攤、餐廳,有的甚至做起線上網紅品牌,我都打心底感到欣慰。小吃培訓學校培訓班遠不只是“教會你做幾個菜”——它可能是家庭新希望,是一束溫暖的小光,是某些人生活轉身的鑰匙。 道路并非盡是坦途。也許你會在深夜趕制最后一份米粉,也許會在第一筆營業收入到賬后興奮得睡不著。對懷揣夢想的人來說,這些真實的獲得感、那些每天鮮活的人生新體驗,比任何“包教包會”都來得重要。 如果你正在迷茫、猶豫,不妨走進小吃培訓學校培訓班,體驗一次和自己味蕾、生活的對話。也許你會找到另一個熱烈生活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