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種餐飲培訓真的值得投入嗎行業內人的一線觀察與冷靜分析
導讀:行業浮沉十年,我叫林佐治,是一家餐飲培訓機構的聯合創始人,也是一名始終站在廚房一線、奔走在學員與市場之間的“老炮”。每年接觸上千位前來咨詢的學員,也親眼目睹過太多餐飲人的
行業浮沉十年,我叫林佐治,是一家餐飲培訓機構的聯合創始人,也是一名始終站在廚房一線、奔走在學員與市場之間的“老炮”。每年接觸上千位前來咨詢的學員,也親眼目睹過太多餐飲人的夢想啟航與沉沒。有人帶著滿腔熱血加入各種餐飲培訓,有人高呼被騙,也有人靠它徹底改變人生軌跡。市面上培訓項目五花八門,投資廣告更是眼花繚亂,在2025年,餐飲行業的新變化又為培訓市場帶來了哪些新風向?作為行業的“局內人”,我愿意掏心窩地聊聊各種餐飲培訓背后的真相——冷靜、真實,帶點自嘲,希望幫你避開陷阱、少走彎路。 “各種餐飲培訓”這個詞,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敲一敲,會發現從西餐烘焙、奶茶小吃、私房菜、米其林廚藝到新興的健康輕食、數字化管理課程,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分支王國。2025年初,全國有備案資質的餐飲培訓機構已接近1.2萬家,非備案的更是不計其數。大機構小作坊并存,有的主打名師,有的靠網課起家,更多則是聲稱“3天學會,包教包會”。 但走進真正的教室你才發現,不同領域天差地別。高端烘焙、西餐課程學費往往在一萬五到三萬之間,師資和設備齊全,甚至安排崗前實習,有的學員畢業直接進星級餐廳。再看人氣爆表的小吃、串串、奶茶培訓,三五天“速成”,價格兩三千,學的是標準流程、成品復制。有的學員確實學成后秒變開店老板,但更多的,其實是學個皮毛,回家照搬操作,發現問題一堆——原料買不到、火候把握不到、甚至衛生流程全靠自己琢磨。 行業現狀就是學費差距巨大,收獲因人而異。你愿意付出多少,能得到多少,對等的概率其實非常低。更現實的是,菜品更新換代極快,去年爆紅的“淄博燒烤”,今年流量退潮后,專門培訓班的結業生找不到落腳點的現象并不少見。 坦率講,十個學員里至少有六七個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。餐飲培訓的本質——到底是買技術、買配方、買一套可復制的商業模式,還是只是給自己的“勇氣”充個電?這是我經常問學員的一句話。 有人來是因為被某個網紅小吃吸引,覺得自己也能“復制神話”;有人則是工作多年,希望轉型、自主創業,為人生博一個可能。但2025年數據(《中國餐飲創業白皮書》)顯示,去年新開小吃門店存活一年以上的比例僅為32.6%,而經系統培訓的學員創業店面,平均存活率提升至48.3%。差距來源于什么?并不是課程本身多么神奇,而是系統培訓讓你繞過部分“新手坑”——衛生監管、原料采購、人員管理、成本核算等等。 這種培訓買的從來不是單一的技術,更像是一種“行業通關鑰匙”,讓你知道哪是坑,怎么避免賠到褲子。能否用好這把鑰匙,考驗的依然是每個人的悟性、執行力和見識。 一個多月前,機構里有個40多歲的學員吳女士,原是國企職員,疫情后轉行學中餐,拼了三個月,學會了流行的川味簡餐。她回縣城開了個“半自助快餐”,精致菜品加上健康清淡的定位,兩個月迅速走紅。當我問她有什么感受,吳女士苦笑說:“培訓里學的只是起步,真正的難點在于后端——原材料漲價、外賣平臺抽成、員工流動,這些都是課堂上碰不到的。”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5年最新數據顯示,專業培訓出身的餐飲創業者,平均能將門店運營周期延長至18個月以上,也更容易獲得銀行小額貸款和第三方投資支持。但反面案例同樣扎心:某些純粹“速成班”學員,開業后3個月關門大吉,血本無歸,原因不是技術不到位,而是根本沒搞清楚區域市場、消費者偏好、運營策略。 透視各種餐飲培訓項目,我想說,別迷信“學成即賺錢”的神話。市場變化比你想象中快,培訓機構本身也在篩選學員,并非“交錢都歡迎”,能堅持到能活下來、活好的,往往都是那些真正愿意持續學習、不斷試錯和調整的人。 2025年,職業教育更趨規范化,市面上卻依舊有不少機構玩“吸粉”套路。比如線上低價引流、線下加價套餐、虛假承諾“包教包會、包就業”。我見過太多人被“畢業包分配”所吸引,卻忽視了那些真正靠譜的機構——通常在招生時反而更謹慎,講得更多的是“市場實際難度”,而不是描繪藍圖。 有的機構甚至會打造“明星學員”人設,宣傳開店一年盈利幾十萬。這種極端案例存在,但極其罕見,畢竟全國2025年餐飲人年凈利能達五十萬的比例,僅占所有獨立創業者的3.8%。大多數人是在長期的高強度勞動中,慢慢磨出穩定的經營模式。 我的建議是,看機構是否正規、有備案,教學內容是否緊跟餐飲新風向(如數字化、外賣運營、健康搭配等),以及是否提供“實戰演練”而不是紙上談兵。不要輕易相信“閉眼開店、穩賺不賠”這種口號,學會質疑和甄別,比學技術本身更重要。 說到底,餐飲培訓不是萬能鑰匙,而是一場自己和行業的“雙向奔赴”。2025年餐飲市場的趨勢是“新老融合”,傳統項目卷起數字化、健康化浪潮,培訓內容也在不斷升級。我見到越來越多的學員,關注的不再只是“怎么炒、怎么煮”,而是在問“如何管理線上門店”“怎么通過短視頻引流”“供應鏈能否一體化”。 行業內很多老師都在學習新的知識模塊,緊隨行業風向變化。現在有的數據可以佐證這一點:中國職業餐飲教育觀察報告(2025年第1期)統計,去年新報名學員中,選擇“復合型技能+數智運營”的比例達到52.7%,遠高于三年前的29.1%。這說明,大家更清楚地認識到,只有不斷自我成長和更新,才有可能在這個不確定的市場中站穩腳跟。 最后再強調一句,選擇各種餐飲培訓,是創業路上的一環,絕不是終點。行業在變、市場在動,培訓只是起點。真正的“通行證”,始終是你對變化的敏感、學習的熱情和持續的努力。這是我作為餐飲行業老兵,對每個想投入各種餐飲培訓讀者發自內心的提醒與祝福。 有困惑,歡迎來問,一起在真實的餐飲江湖里,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