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甜品培訓班,為何成了年輕人的新寵
導讀:“糯嘰嘰”“軟乎乎”……這些略帶可愛意味的詞,你是否早已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刷到過?我是沈湘禾,從業糕點教培行業已經十年,見證了中式甜品培訓班在近幾年熱度的一路飆升。2025年剛
“糯嘰嘰”“軟乎乎”……這些略帶可愛意味的詞,你是否早已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刷到過?我是沈湘禾,從業糕點教培行業已經十年,見證了中式甜品培訓班在近幾年熱度的一路飆升。2025年剛剛過去的春季,行業數據再一次把我的預判坐實:全國范圍內報名中式甜品培訓班的年輕學員數量同比增長了27%,其中18-32歲的學員超過六成。曾經被視作“老一輩專屬”的中式甜點,已然站上了潮流的風口。 還記得2014年的時候,中式糕點班里的主力大多是中年女性,偶爾會有酒店廚師進修。可2023年到2025年,來了個徹底的“反轉”——本地90后、00后注冊學員激增,甚至不少“斜杠青年”還拉上朋友組團來體驗,學習群體更是囊括了自由職業者、創業者、寶媽,甚至有跨行的金融、IT小伙伴。 我常常會被問到:“你們課程是不是太傳統、不好玩?”我忍不住笑了。現在的中式甜品培訓班,已經進化出了截然不同的新氣象。今年3月我們上線了糯米麻薯、黑芝麻仙豆糕、流心蛋黃酥等“網紅款”短訓營,報名量創下季度新高,還有學員在小紅書、抖音自發分享作品。這股新鮮感,正是年輕人熱衷的理由之一。 中式甜品遠不止于味蕾的滿足,更是一場手藝與美學的體驗。很多新學員來之前,會把“培訓班”想象成流水線似的技能輔導。等真的上了課——比如親手把糯米團搓成圓形、再包裹豆沙與流心,他們說這種“手作的溫度”讓人上癮。去年有位學姐畢業后,回老家開了家手工糕點鋪,幾個月內靠“每日限量預訂”模式,月流水破2萬元,訂單還常常滿員。 不難發現,學做中式甜品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投資。技能升級、情緒療愈、甚至副業創業,在培訓班都能找到答案。根據2025年《中式糕點行業培訓報告》,超四成學員以提升生活幸福感為主訴求,還有三成人明確表示希望以甜品為跳板,探索副業乃至自主創業的可能。這種賦能感,在其他行業里還真不多見。 “做完一盤桂花糕,再和同學們打卡合照,好像又回到小時候的夏天。”類似的學員留言,每期班里都能讀到不少。我喜歡在下課時和學員聊聊天,問問大家哪道點心最難,哪道最想帶回家。大多數人會說:“其實最難忘的是那種一起動手、互相幫忙的感覺。” 中式甜品之所以能在年輕人里再度爆火,不僅是味道在喚醒童年,更讓人獲得被“治愈”的溫暖時光。培訓班不再是單調的灶臺間,而成了社交與療愈的場域。我們有一位學員此前在互聯網行業壓力大,通過學習甜品課程,逐漸克服了焦慮,甚至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他的反饋讓我很感慨:做點心的每一步,其實都在治愈自己。 2025年中國新中式糕點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大關,僅上海、深圳、杭州的“中式甜品+咖啡”門店數量同比2024年增長近38%。我認識的一些學員,憑借培訓班學到的手藝開設了“豆花冷飲”“流心酥皮小鋪”,還有人把課程視頻分享到B站和小紅書,粉絲數量迅猛上漲。在這個內容與消費雙向奔涌的年代,一門好手藝,常常就是開啟斜杠人生的鑰匙。 當然也要理性看待。甜品創業雖好,學得精、練得多、結合市場細分才有出路。有的學員一味模仿爆款,結果流水平平;而那些不斷創新、能將本地特色融合進產品的學員,則往往能迅速站穩腳跟。行業數據顯示,2025年,注重創意的“小而美”甜品店客單價提升了15%以上,而缺乏特色的門店則面臨業績下滑壓力。 面對滿屏的推廣廣告,挑選正規、靠譜的中式甜品培訓班成了不少人最頭疼的問題。我的建議很簡單,優先看師資,緊盯課程體系,再看實操環節。行業認證、師資經驗、作品展示,缺一不可。不要被短期價格低吸引,課程內容單一、實操作坊式“縮水班”性價比其實很低。 2025年不少頭部機構都開設了短視頻、社群營銷模塊,能讓學員畢業后直接具備自媒體運營能力,這對想創業或者打造個人品牌的學員而言非常加分。別忘了,多向在讀學員了解真實反饋,也能繞開不少“坑”。 每次看到學員們在課下做點心、拍照片、拼創意,我總會想,中式甜品這么多年沉淀下來的,不只是配方本身,還有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。有人問:“學了之后不做生意,還值得學嗎?”我的答案是:當然值得!做點心的樂趣,是對自己溫柔以待的一種方式,也是與親人、朋友分享溫度的小儀式感。 2025年的中式甜品培訓班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新寵。不論你是想掌握一門新手藝、體驗慢生活,還是探索副業、創業之路,這條“甜品路線”給予的,不止是技能,還有治愈和成就的力量。如果你還在猶豫,不妨踏出第一步,親自感受一次手作的溫度,讓“中式甜品”成為自己生活中的新小確幸。 ——沈湘禾